2020澎湖戲風 2/12(第1天)

    之前就很羨慕同事有徒步環島的經驗,據聞近期有個社團法人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澎湖海岸徒步旅行,心裡掙扎著放下手邊工作會不會被學長掐死,但機會難得,最後還是硬著脖子報名了,走了一趟果然體會到平常沒注意到的事物,什麼工作進度之類的通通往後放就對了。

2/12(第1天) ,馬公機場==>龍門國小
13:31-17:50;天氣:晴,風速2級,最大陣風4級;步數約12800;行走距離9.24km

阿舜師講解行程及注意事項

菜宅
澎湖風大,許多農作物經不起強風的吹襲,因此澎湖人堆起石牆擋風藉此耕種,展現適應環境的堅韌。

隘門沙灘
原本因東北季風影響大量流失海沙加上亂倒廢棄物而乏人問津,澎湖人用石頁堆菜宅擋冬北季風,李天育村長異想天開使用竹竿和防風網攔沙,竟成功阻止東北季風的侵蝕,並且以人工的方式淨灘,終於重拾昔日的美麗,村民受其感召紛紛投入護灘的行動,鄉公所見其成績也開始投入資源補助攔沙工程,至今隘門沙灘已是澎湖最長的沙灘,每年吸引觀光客來此戲水玩沙。



濱刺草
臺灣沙岸也常見的植物,名子取得很好,長在海人的,被刺過一次就會記住。

金武扇仙人掌
澎湖常見,果實就是仙人掌冰的材料,有的店家會把他的花和莖做成不同口味的仙人掌冰。

隘門沙灘中段的藝術品,個人覺得是做成船蛸的造型,過幾天還真的有人在海濱撿到船蛸,可以比較一下。

沙蟹
常出現在沙灘上,因速度快如奔跑的馬,所以臺語叫他「沙馬仔」,這隻可能是斯氏沙蟹,要請懂螃蟹的大大幫忙鑑定了。

路亞
沙灘上撿拾到的,釣魚用的一種假餌,上面的鉤子都已經掉落,以甩竿拋出後再拉回的過程中會在水中如小魚般移動,吸引鱸魚、石斑等掠食性魚類咬餌。

團扇藻
在日本沖繩也有看到不少,但那邊的大小只有2cm左右,澎湖的常見到5cm的。

澎湖近海生有許多珊瑚,沙灘上常見被海浪打上來的珊瑚碎屑,甚至有些地方的海灘完全由珊瑚碎屑組成。

囊藻
藻如其名如同氣囊般,常在海灘上看到被浪打上來的,退潮後的礁石上也常見其生長。

海灘上崩落的沙壁,看起來就像約旦的佩特拉古城

海邊撿的木麻黃果實,我總覺得比臺灣看到的大了一號。


途中休息的涼亭,架高的地板已被拆除徒留支架,有夥伴覺得像是馬窖,那我們就是要徒步12天的馬了。

第一天的路程只有9km,是給大家熱身用的,多出來的時間不知到要做啥,只好去玩狗,小狗總是特別好騙,吹個口哨,手搖一搖就跑出來玩了,我要走的時候還跟前跟後的不肯回家。

生命力強韌的火龍果,就算莖受損,只要中心的主幹不死(白色的部份),前後的莖還是可以生長。

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澎湖的傍晚常看到這樣金色的草原,不過怎麼找都沒有看到娜烏西卡走在上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巴福越嶺

蘭崁山,禍不單行+山神的禮物

簡易的友善動物設施